24小时急救热线:0913-2021111  服务咨询热线:0913-2072149
官 方 微 信
扫一扫,一键分享到微信朋友圈!
主页 ->学习园地 > -正文

农民群众身边健康的守护神

——潼关县秦东镇荒移村医刘永生先进事迹材料

更新时间:2014-10-31 14:34:00 来源:渭南市第二医院  阅读次数:

刘永生,男,1959年出生于潼关县秦东镇荒移村,1977年入党,他既非医门之后,也不是科班出身,因缘际会当了一名乡村医生,一干就是38年。38年来,他勤学博取,精钻业务,医术远近闻名;38年 来,他扎根乡里,淡泊名利,一心悬壶济世。也许与著作等身的学者相比,他算不得大家;也许与专家教授相比,他称不上名医。但是,他牢记共产党人“为人民服 务”的宗旨,以“为了乡亲们健康,愿做一辈子村医”的朴实情怀,以“病人就是自己的亲人”的实际行动,赢得了荒移村及附近寺角营塬上乡亲们的信任,2013年刘永生被评为“最美潼关人”、“陕西省优秀乡村医生”;2014年他又获得“最美渭南人”的殊荣,树立了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崇高形象。

自学成才 精益求精

1976年,17岁 的刘永生高中毕业后,回到家乡秦东镇荒移村务农。当时麻疹病流行肆虐,村里不少儿童少年面临生命的危险。对此,刘永生心急如焚,他凭着平时积累的一点医学 常识,凭着一个热血青年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,弄来一大堆麻疹方面的书籍资料,废寝忘食的钻研了起来,他边学边用,边用边学,患病的孩子一个个被他治好 了。从此,年少的刘永生与医结缘。

荒移村距县城有20里 路,是一个偏远的贫困村。当时村民生活很穷,人们向来缺医少药,村里没有医生,人们是小病拖着不治,大病没钱不能治,得了急病医院太远来不及治。为了减轻 村民痛苦,他自费购买了许多医学方面的书籍资料,一边工作,一边刻苦学习医疗知识与技能。多少个日日夜夜,刘永生读过的医学书籍、做下的学习笔记、记下的 病历记录无法统计。他经常为了一个问题或医疗观点而食不甘味,夜不成眠,他亲身体验过的中草药不下百味,对于那些有风险的药(即偏性大的药)更是要亲身体验,曾有好几次发生中毒反应。他一开始学针灸那会儿,就在自己身上扎针。有一次他妻子推开门看见他的腿上密密麻麻扎好多针,吓了一大跳,还以为他中邪了。多年的潜心钻研和不断学习实践,使他在荒移村及寺角营塬上群众的心里,成了一位可亲可敬的“神医”。他说,只要乡亲们身体好了,我就很高兴,很满足!

无私奉献 无怨无悔

从医38年来,不管白天黑夜,无论刮风下雨,只要有人叫出诊,刘永生从不推辞,总是随叫随到,乡亲们都亲切地把他称为村里的“120”。以前,寺角营塬上的几个村只有刘永生一个接生员,他曾经一个晚上接生过3个孩子。有一次产妇大出血,他赶紧将病人送到医院,由于医院存血用完了,当时情况十分紧急,大夫从手术室出来问:“你们谁是B型血?”刘永生毫不犹豫说:“我是!”就这样他把自己的血输给了产妇,病人得救了。这样的事情已经很多次了。几十年过去了,他接生过的孩子有500多个,遇到经济条件差的,他从来不催要钱,病人实在掏不起,他就免了。多年来,他免费救治贫困病人更是不计其数,他高尚的医德,精湛的医术,受到远近乡邻的交口称赞。

他不仅为家乡的群众治好了身体上的疼痛,而且还帮助不少乡亲脱贫致富,过上了幸福的生活。30年前,荒移村四组的谢家三兄弟因私制爆竹引起爆炸,老大手炸伤了,老三眼睛炸伤了。刘永生不仅给老大看病,还亲自带老三到西安、郑州去看眼睛,看病费用都是自己掏的。为了让谢家兄弟有个正当的生活来源,他 给帮忙承包苹果园、滩地,养猪。谢家老二该到说媳妇的时候了,刘永生向人家保媒说:“有我,以后我管他们,房啥都有!”他不顾妻子的反对,把自家的房给了 谢老二,自己一家则搬到村卫生室住。就这样,一个幸福家庭建成了。刘永生给谢家老二买了一辆三轮车,谢老二开着车到潼关县城,正好碰见了刘永生的父亲,便 好心将他捎回去,谁知在半路上出了车祸,刘父不幸离世。当刘永生得知此事时,两眼一黑,瘫在地上,痛哭流涕,他家兄弟姐妹八人和他的老母亲,所有人都不停 地怨他,骂他。当得知家人把谢老二告上了法院时,他竟偷偷的跑到县法院把案子撤了,回家后,他跪在所有家人面前,声泪俱下,哭求着说:“我爸已经走了,人 死不能复生,饶了他吧,要不然就把娃一辈子毁了!谢家一大家子也就全完了!”这是一种医者仁心的大爱,体现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,他这种无 私足以感天动地,最终得到了全家人的理解。

守土有责 永不言弃

刘永生像千 千万万中国乡村医生一样,方圆几十公里的潼关寺角营塬上,哪里有病情,哪里就有他的身影。小到头疼脑热,大到疑难杂症,疾控防疫,甚至为妇女接生,刘永生 都亲力亲为,周到细致。几十年下来,他虽没有成为专家,但不失为一位“民间圣手”。如今,十里八乡的患者都闻名而来,就连邻省的河南予灵、山西芮城等地的 患者,也来到这个乡村卫生室寻医问药。

有些头脑活 络的人曾劝说刘永生:“凭你的声望和医术到城里开个诊所,肯定挣的是好钱!”他却笑着说:“钱够花就行,在这儿挺好!”话虽朴实,但表露出的是这位乡村医 生对家乡父老的一片赤诚。家乡这片热土是他人生的舞台。在这里行医不仅仅是维持生计,更重要的是寄托着他一种深厚的感情。带着这份感情,守护这方热土,他 能更深切地领悟医道之真谛。每当看到从病榻走向田间的乡亲,看到祛除病痛愉快返校的学生,看到母亲怀里健康快乐的孩童,他就会感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得到了升 华。

有一次,寺 角营一位怀孕两个月的孕妇大出血,经刘永生的精心治疗,基本上治愈了,但还有点贫血。谁知孕妇的丈夫来闹事,说是刘永生没看好导致的,没想到村上一下子拥 来二三十个群众围着说:“谁找刘永生的事,我们就跟谁急!”这个小伙子的母亲听说赶来时,二话不说就打了儿子一巴掌,“你永生叔就不是那种人!”看到这场 景,刘永生热泪盈眶,他感到了自己在乡亲们心里的份量。他立誓:一定要更好的报答乡亲们,一定要将自己毕生精力奉献给乡亲们,一辈子做乡亲们健康的守护 神。

毛泽东曾经说过:“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,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,不做坏事 ……一贯的有益于广大群众,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,这才是最难最难的!”刘永生同志就是这样做的,一个令广大农民群众信赖拥戴的乡村医生!一个实实在在的优秀共产党员!

相关热词搜索:刘永生 潼关县 乡村医生


上一篇:婴儿游泳

下一篇:宫颈癌与HPV病毒

相关医生

热点资讯

健康新闻